AI赋能·智教未来|长春建筑学院教师数字素养 提升工作坊(第十七期)

发布者:基础教学部发布时间:2025-11-05浏览次数:10


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学校“三个三”发展战略部署,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学校教师教学发展处推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系列工作坊。活动聚焦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需求,通过学校和各教学单位轮流承办的形式,着力打造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共同体。第十七期活动由基础教学部承办。

本次活动特邀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张小利教授担任主讲教师。通过政策解读、趋势分析、理念分享与实操体验相结合的方式,共同探讨AI驱动下的教学改革新图景。会议由邱鹏程副主任主持,基础部全体教师参与学习交流。

    一、追溯本源:AI 辅助教学的机遇与深层思考

会议伊始,主讲人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切入,指出当前以生成式大模型为代表的认知智能技术虽处发展初期,但已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冲击。它既能在作业批改等环节替代部分重复性劳动,也为提升教学效率、丰富教学内容、实现个性化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面对 AI 技术的快速渗透,教育工作者需主动拥抱变化,在坚守教育本质的基础上,探索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。

    二、把握趋势:解读教育数字化与AI融合方向

张教授重点解读了国家层面推动教育数字化的战略布局。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《教育数字化行动计划》,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明确方向。系统阐述了AI将与教学四大核心要素——教学内容、教师角色、学生学习、教学媒体——进行深度重塑与融合。未来,AI将不仅限于自动生成PPT、阅读材料和练习题,更能扮演助教角色,辅助学情追踪与教学评价;为学生打破时空限制,提供个性化学习规划;并赋能教学媒体,制作高质量视频、配乐插图乃至逼真数字人,让课堂呈现形式更具吸引力和沉浸感。

三、案例分享:展示AI辅助教学的初步实践

    会议核心环节聚焦 AI 教学的实践探索,张教授分享了多个已落地的初步应用案例,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操方案。比如智能批改与反馈:通过将学生作业上传至AI平台,可实现从连贯性、逻辑性到词汇运用等多维度的自动化评分与精准反馈,为教师减负的同时,也为学生提供了即时指导。

智能化素材生成:展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为古诗词生成意境相符的精美画作,或自动生成教学视频与音乐,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可视可感,课堂氛围更加生动。智慧学习平台应用:重点演示了集成AI工作台、任务引擎和知识图谱的学习平台。其中,“闯关式”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,结合过程性数据实现了精细化学习管理;而课程知识图谱的构建,则有效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系统的知识网络。

四、实操赋能:在动手实践中深化理解

本次工作坊特别设置了教学实践操作环节。在张教授的指导下,参会教师们围绕会议介绍的AI工具与平台进行了亲身体验。大家兴致勃勃地尝试了AI内容生成、智能评测等功能,通过亲手操作,切身感受了AI辅助教学的高效与便捷,并就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。大家纷纷表示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只有亲自动手,才能真正“解锁”AI教学的魅力。对AI工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才能得到质的飞跃。

最后,邱院长总结发言,她指出,此次教学工作坊的举办,不仅让参会教师深入了解了 AI 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发展趋势,更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与实操体验激发了大家将AI技术应用于自身教学场景的热情,为我校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升级、探索智能时代育人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实践动力。未来,基础教学部将继续深入探索,共同沉淀出优秀的教学案例,推动教育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双重提升。